陈伟文一生六战皆胜,夺回众多领土,何以被安排提早退休?
发布日期:2025-04-13 10:48 点击次数:153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沙周边的海域已经发现了230亿吨的油气储量,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这地方正好位于全球航海的交叉点,交通路线非常便利,夹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简直是个战略上的“争夺热土”。
三十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场海战,至今仍然引人津津乐道。
这场海战就是1988年的“3·14”海战,指挥这场战斗的正是被称为海上“常胜将军”的陈伟文。
1987年12月,南沙局势紧绷,刚刚调到榆林海军基地(解放军的一个关键基地,位于海南三亚市附近)担任参谋长的陈伟文接到了去广州军区开会的通知。
“开完会后就在广州好好放松一下。”临出发前,基地的司令员特意这样嘱咐陈伟文。
陈伟文却回应道:“形势千变万化,到时候再看看情况再说吧。”
军区会议稳步推进,最后集中讨论了1988年度司令部工作的计划,陈伟文这才决定会议结束后去休个假。
结果,在会议尾声的“情况通报”中,军区司令部情报部部长的发言,彻底打乱了陈伟文的休假安排。
会议一结束,他赶紧和妻子孩子道个别,匆忙飞回了海南岛。
一到基地,他正好碰上刚从南沙执勤回来的副参谋长陈伟文,立马就去找司令员,主动请缨,要求担任下一次南沙执勤的编队指挥员。
可是司令员对他的请求给了回绝,理由是他“刚刚调到基地,不久的事情,眼下主要的工作是适应环境”。
陈伟文听到这个理由,心里立刻冒出一股不爽。
他生于全面抗战爆发的那一年,童年时家境拮据,吃过野菜,逃过饥荒,还养过猪、放过牛。长大后,凭借组织所提供的助学金上完了中学,19岁考上了武汉大学,后来因为国防的需要,投身海军,转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学习。
毕业后,他选择放弃深造的机会,主动请求前往祖国南方,扎根于海军榆林基地。快到30岁时,他有机会出国在驻外使馆担任武官,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待就是20年,既在基地也在西沙群岛。
后来,他选择放弃前往中国远洋公司香港分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机会,从海军广州舰艇学院返回榆林基地。
他也坦承,自己离开基地的这几年,部队的状况确实变了一些。不过,他是从航海长、航海业务长的位置上来的,曾担任过舰长,对南沙海域也很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之前参加过5次海战,全部胜利,前三次是和国民党交战,最近的两次则是和越南的较量。
当时,我在榆林基地接受指示,组织舰艇编队,前往南沙周边海域执勤,正碰上越南海军。
在陈伟文的自荐下,基地司令员最终答应了,让他带队下次去南沙执勤。
1988年2月22日,陈伟文带领502编队(包括502和503护卫舰),昼夜兼程前往南沙。
3月14日,陈伟文在南沙赤瓜礁海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六场海战,也就是大家所知的“3·14”海战。
回想起这场海战,陈伟文用了好几个“最”字来形容,称这次战斗是“作战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也是最考验、最锻炼我的,最让我感到矛盾,同时也给了我最多荣誉,忧虑最多,担子最重的一场战斗”。
他还清楚地记得,去南沙之前,南海舰队的刘喜中副司令员跟他聊过一会儿,还递给他一个口袋大小的笔记本,面带 seriousness 地说:“中央的领导有些话,你先看看。”
当时他也准备把自己的本子拿出来抄写,不过被告知:“这是绝密材料,你就瞧瞧就行了。”
关于笔记本里的内容,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个著名的“五不一赶”,就是说不主动找麻烦、不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人,如果敌人要占岛屿,必须把他们赶走。
这个战略方针让陈伟文感到了一阵担忧和压力,中央领导的指示必须落实,但具体执行得看战场的实际情况。在关键时刻,战场指挥官的果断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3·14”海战成了他一生中最为矛盾和顾虑重重的一场战斗。
在海战的前一天,1988年3月13日,陈伟文指挥502舰在赤瓜礁水域进行巡逻,突然发现了一艘越南舰艇入侵,立刻发出警告:“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你们赶紧走!”
可是越南舰艇根本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不仅继续前行,还在赤瓜礁的礁盘旁边抛锚了。
陈伟文一眼就瞧见越南舰上满是修建高脚屋的器材和工兵,心里明白这事不好办,猜测他们可能会在第二天早上6点海水退到最低潮的时候动手抢礁。
于是那天晚上,陈伟文迅速指挥几名战士连夜登上赤瓜礁,把五星红旗插在了礁上的制高点——一艘搁浅的沉船上。
3月14日早上6点,越南海军如预料般开始登上礁,没过多久就把两面越南国旗插在了礁上。
我海军502舰的政委李楚群看到越方用绳索将触板拉上礁,立马带着战士们跑到越南船前,挥刀就把那绳子给砍断了。
这时,如果对方开一枪,我军战士可能就牺牲了,但他们完全不惧。
越南兵目睹这一切却不敢开火,因为他们清楚解放军的大舰就在旁边。
陈伟文一声令下:“把越南兵全都赶下礁盘!”战士杜祥厚一个跃身就把越南护旗兵打倒,顺手拔掉了插在礁盘上的越南国旗。
而就在这时,一个越南兵突然举枪向他瞄准,一旁的杨志亮情急之下,用手掩护,左臂被射穿。
关键时刻,在越南海军登礁人员和舰船首先向我军登礁人员和军舰开火的情况下,陈伟文当机立断,下令还击。
后来陈伟文回忆时坦言:“开枪、开炮的权力在军委,而还击的权力在编队指挥员,没错,就是我。”
霎时间枪声响彻大海,越南船上机枪又率先向礁盘上扫射,陈伟文见状,又立即下令:“还击,把604(越南HQ604运输船)打沉!”
接到命令后,我方海军502舰艇编队迅速进入战备状态,积极展开反击,不到8分钟就将604打沉了。
而另一边,越南HQ605舰抢占琼礁,陈伟文接到报告,立即命令:“将占领琼礁的605舰打沉!”
不一会儿,605即被我舰炮火笼罩,重伤后沉没。剩下的505(越南HQ505登陆舰)成了我3艘护卫舰的靶子,“100多发炮弹打过去,505上浓烟滚滚,不得不挂白旗向西逃窜,后在鬼喊礁附近搁浅,燃烧了5天5夜”。
这场战斗持续了48分钟,我方海军以一人轻伤、舰艇无损的代价,成功击沉两艘越舰,重创一艘,收复了东门、南薰、渚碧、赤瓜、奈罗、安达、牛东尼、琼礁、鬼喊等9个岛礁,满腔热血捍卫了我们的主权碑和五星红旗。
通过这场战斗,我国在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海军在那儿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立足点。
此次海战的指挥官陈伟文由此创造了生涯中六次海战全胜的骄人战绩,欧美媒体纷纷称他为海上“常胜将军”。
但陈伟文后来回忆起这场战斗时表示,这是他一生中矛盾和顾虑最多的一次。之后,上级机关也围绕这次海战的指挥是否符合中央军委的原则等问题,花了半个月进行调查研究。
过了半个月,军委的嘉奖令终于到了。那个时候,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署了这份嘉奖令,参加南沙赤瓜礁海战的中国海军部队得到了认可:“在这场战斗中,严格遵循军委的指示,始终坚持自卫原则,快速反应,英勇作战,指挥得当……成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主权。”
同年9月1日,陈伟文被特别提升为海军少将。
接着,陈伟文进了机关,先是调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担任副院长,同时兼任训练部部长、训练部党委书记、学院党委常委和纪委书记。之后,他还先后去了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和中央党校进修学习。
1995年,58岁的陈伟文将军接到了退休通知,提前告别了军旅生涯,开始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沉浸在陪伴孙辈的快乐中。
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这有些可惜,可陈伟文对此毫不在意,回首自己的一生时,他淡然地说:
“我的一生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学校——部队——机关’的工作路程,干了40年职业生涯,尤其是跟大海打过不少交道,跟海洋的感情很深厚。我对这片蓝色海洋特别热爱,也很热爱我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海军事业……到现在我依然不后悔,觉得这一辈子无愧于海军的使命!”
这样简单几句话,就勾勒出了将军的一生。他甚至没主动提到1988年破格晋升为共和国海军少将的光辉历史,也没谈到曾带领部队两度获得中央军委的表彰,以及个人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还包括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的非凡成就。
2019年4月21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的大会上,陈伟文将军荣获突出贡献个人表彰。
如今将军已是鬓白,但他的豪情依旧不减。正如他所言:“‘古来征战几人回’,我这一辈子在战场上拼搏,经历了无数风浪,几次南边出征,都能平安归来。相比那些为了国家献身、长眠沙场的战友,我算是活着的幸运儿,能活到现在真是知足了。”